聚焦文化 > 滚动新闻 >

竹编新语 织就洪溪美村—浙江经贸师生走进泰顺:融合非遗与农旅,激活三杯香茶品牌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7-07 13:16|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7659

2025年6月30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竹编新语 织就洪溪美村”暑期服务团赴温州泰顺开展调研服务活动。在该校公共教育学院吴俊英、孙洪敏等老师带领下,服务团赴罗阳镇洪溪美村、泰顺美化种植专业合作社深入调研。浙南泰顺的深山里,非遗竹编技艺正与名茶“香菇寮”碰撞出新的火花。以竹编技艺为纽带,通过产品包装革新、场景化营销、沉浸式茶文化研学推广等路径,推动非遗文化与茶产业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破圈”动能。

在浙南泰顺的青山绿水间,一位女性用半生时光谱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她的名字与一片片茶田紧密相连。她就是泰顺县首位高级造林师、泰顺美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陶美玲。1977年高中毕业后,陶美玲先后在葛垟菜场、乌岩岭自然保护区工作,凭借出色的林业技术成为泰顺县首位高级造林师。2013年退休后,这位生态守护者转身投入茶产业,于2014年创办泰顺美化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担任泰顺浙江洪韵茶叶有限公司负责人。十年来,她带领洪溪美村农户深耕珍稀茶种"香菇寮白毫",在洪溪美大峡谷建立香菇寮白毫提升基地,通过工艺创新将这一传统名茶打造为泰顺茶产业的金字招牌。从造林护绿到制茶兴业,陶美玲用四十余年的坚守,诠释了新时代农人的责任与担当。

7月1日下午,服务团到达泰顺美化种植合作社,陶美玲女士热情地接待了服务团,并为团队泡上了一壶泰顺三杯香,入口鲜爽,回味甘甜。陶女士自豪地说:“我们的茶山一年四季都有雾,高山云雾的环境和微酸性的土壤,让茶叶积累了更多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并且茶性温和不伤胃,尤其适合女性及肠胃敏感人群。”陶女士还告诉服务团,她们的茶的品质可以用九个字概括:兰花香、翡翠绿、荧光白。为了制出能体现这九个字的好茶,陶女士花了近十年的时间。

通过陶女士的介绍服务团发现,泰顺香菇寮白毫卖点突出且制作技艺体系成熟,然而缺乏系统化的营销策略,导致品牌知名度不大,市场竞争力有限。针对品牌困境服务团提出两个方案。一、非遗竹编与茶艺的碰撞,泰顺得天独厚的竹资源孕育出市级非遗“泰顺竹编”,而千年茶韵在此同样源远流长。当非遗竹编与茶艺相遇,二者的融合堪称天作之合。竹编的古朴自然与茶的淡雅宁静相得益彰,不仅为茶艺增添了一份返璞归真的韵味,更让传统技艺在现代生活中焕发新生,将东方美学的意境推向极致。二、茶文化研学文旅路线,漫步洪溪美村,开启沉浸式茶文化研学之旅。深度体验茶艺冲泡,在茶香氤氲中感受千年茶道魅力;参与石雕、扎染非遗技艺,亲手雕琢艺术之美、晕染斑斓色彩;游览村落风光,品味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独特韵味,解锁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文旅新体验。

从一缕茶香到一片竹编,泰顺洪溪美村以非遗为媒,串起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如洪溪美村的村书记所言:“让手艺人有尊严,让乡村有活力,这才是共富最美的底色。”此项活动是省属高校与泰顺县 “校地联合” 赋能乡村振兴的一次探索与实践,积极发挥了本校教师的专业优势,触发了学生返乡就创业的热情。如今,洪溪美村的竹编故事仍在继续,织就的不仅是传统技艺的新生,更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乡村新图景。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冯亭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