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 > 资讯 >

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重点推荐艺术家——屠亮

发布时间:2025-06-19 15:42|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6788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匾额被挂上紫禁城的城门,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厚重的正红宫门,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以来,首度向百姓敞开。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个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变迁,是最具底蕴的所在,同时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大的文化遗产。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同时北院建成,故宫将迎来双院时代,是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和促进,必将载入中国艺术史册。历经百年,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故宫,透过故宫的文化脉络,细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底,确立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深入故宫,我们以紫禁城为样本,在传承中创造新的文明;走出故宫,我们面向世界,构建更为夺目的“中国符号”。

值此盛事,特邀多位艺术名家以笔为媒,以墨抒情,共同为故宫百年华诞献上艺术厚礼。本次重点推荐屠亮老师,线上作品展览不仅是文化交流平台,更是传承文化的桥梁,让我们一同窥见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发展脉络,为未来艺术创作提供宝贵启示与影响。

屠亮,1946年6月福州出生,江苏常州人,武汉大学新闻系摄影专业毕业。长期担任福建省测绘局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工作,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道格拉斯大学艺术与设计专业教授,世界艺术周刊平台美术部部门主任。

1970开始,同父亲屠一道一起开启现代根雕艺术,并迅速成为中国现代根艺发展的领军人物。根雕艺术便飞快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生机勃发。之后,屠亮将业余时间大都投入到根雕艺术的研究创作活动,至今已完成5000余件根艺精品珍品。作品题材丰富,有花卉、瓜果、鱼虫、飞禽、走兽及人物等具象题材美术品,有屏风、花架、茶桌、茶具、笔筒、画筒、挂笔、花瓶、果盘、寿杖等实用品,以及抽象形式的艺术作品。

屠亮的根雕作品崇尚自然美的表现,严格把握原材料的选择。每一创作都要经过反复揣摩,严谨地完成道家传统美学意象的酝酿构思后,作审慎的裁截与适度的雕凿,合目的合意图地进行创造制作,实现天人合一的大智慧境界。屠亮把老子无为无不为思想作为根雕创作原则,是根雕艺术的重大美学升华。其作品延续发扬一脉相承的屠氏天成派风格:不求刀周、不留创痕、不加拼接;只表意到、只谋神似、只追天趣。“天然美与艺术美之和谐统一,形成屠亮根雕艺术之特色。” (刘纲纪语),向来深得中外资深鉴赏家赞美,已在中华根雕艺坛取得杰出的成就,驰名海内外。不少作品被文博机构或被收藏家收藏,已有50多件根雕作品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展赛的金、银奖。被授予中国雕刻工艺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称号,近年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委员会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根雕木雕)。2024年初,“全国人大”与“全国政协”将相继召开之际,屠亮跟范迪安,孙晓云、韩美林等全国十位艺术家代表,被邀请入编《时代标杆》两会特刊工作。20 25年1月,屠亮创新作品《仙鹤呈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纳入收藏。2025年5月,屠亮90年代初代表作《锦绣前程》,被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收藏。2025年6月,屠亮又一件经典根雕作品《双鹤遐龄》,在【故宫百年】庆典活动中,被故宫博物院收藏。

目前拥有个人设立的工场、工作室、展示厅、藏珍馆。出版有《现代平面构成图集》、《应用摄影特技》、《摄影高等教育入学指导》、大型精装本《福建根雕》等论著,发表测绘、遥感及感光专业科技论文60多篇。

屠亮天资聪颖,喜学敏思,勤于实践。长期的阅读积累及多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造就了他多彩的艺术人生。

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白乙丙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