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 > 资讯 >

故宫博物院建院一百周年重点推荐艺术家——韩德春

发布时间:2025-06-27 19:29|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6852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匾额被挂上紫禁城的城门,这座昔日皇家宫殿厚重的正红宫门,自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以来,首度向百姓敞开。故宫博物院不仅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更是一个国家级综合性博物馆,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见证了华夏大地的文化变迁,是最具底蕴的所在,同时也是历史留给后人最大的文化遗产。

2025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年的重大历史时刻,同时北院建成,故宫将迎来双院时代,是对中国文化和艺术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和促进,必将载入中国艺术史册。历经百年,我们需要重新理解故宫,透过故宫的文化脉络,细数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底,确立源远流长的文化自信。深入故宫,我们以紫禁城为样本,在传承中创造新的文明;走出故宫,我们面向世界,构建更为夺目的“中国符号”。

值此盛事,特邀多位艺术名家以笔为媒,以墨抒情,共同为故宫百年华诞献上艺术厚礼。本次重点推荐韩德春老师,线上作品展览不仅是文化交流平台,更是传承文化的桥梁,让我们一同窥见中国式现代化艺术发展脉络,为未来艺术创作提供宝贵启示与影响。

韩德春,字.迎春 号.弄墨人苦乐斋主,1952年生于黑龙江大专。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星光大道》栏目组艺术顾问,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组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艺术名家》栏目组特聘艺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策智库专家委员会书画艺术专家。北京东方名家书画院专业书画家。书画作品多次在报刊发表及国内外展出。作品被十几个国家及友好人士收藏。

作品传略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当代民间名人大辞《世界书画家经典》典》、《中国书画作品精选》、《当代青年书画一千家》等几十部典集。

曾参加首届国际书画艺术作品展览展销。首届美亚华裔国际书画展(美国旧金山)。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日本宇都宫市书画展,法国卢浮宫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黑龙江第三、四届书法篆刻展,第二、三届河北艺术联展。全国“金鹅奖”书画大赛·三等奖,“书鹅轩”全国书画大展赛·铜奖。迎世博--首届国际榜书大赛·第一名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暨中国榜书艺术论坛·第一名,《2008和谐中华迎奥运》全国美术、书法、摄影大展·银奖。中国书画名家上海世博交流展·金奖,第二届东北亚国际书画摄影展·纪念奖,全国第十、十一届“庐山杯”书画大展赛·金奖,“复兴之路”当代中国艺术成就展·特别金奖。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当代海内外著名书画家及名人作品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中华魂》杯、全球华人书画艺术大展·二等奖。第十八、十九届中国世纪大采风年度人物总结大会暨CCTV电视人物颁奖盛典。二零一八《背影》韩德春个人书画展(秦皇美术馆)书画。视觉审美之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凡聪明之士,才学之人,无不徜徉其间,摘其英华,佩其香萝。故其书画之妙,深不可测;能人辈出,指不胜屈;流派纷呈,美不胜收。一笔一纸一镜头可演乾坤之大,可绎人心之微,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也称“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古道今承。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流霞抒豪情。韩德春的作品设色,艳而不俗,雅俗共赏,尽显雅致高洁之感。牡丹自古被人视为国花,而他更是将作品勾勒出一幅平静安宁的自然景色,把牡丹的高雅贵气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他的书法更是充满着浑厚的文化底蕴,笔法遒逸潇洒,风格独特,布控规整有序用笔凝练精到,奔放自如,自出新意,气韵生动。作品实现了景致与情怀、传统与个性的和谐统一,翰墨之间彰显了宽广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紧贴时代的气息脉搏,以及深厚的艺术品味和远大高洁的志向。有大宁静、大自在之意境,深得名家赞赏和人们喜爱。言有尽而意无穷,行成于思,业精于勤,尽精微、至广大,让人不禁为之赞叹!

“书为心画”只有真心才有真知。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是人格修养的再现,有平和淡泊的心性,才会用心去作画,志、气、意、趣、神、理才能统一到笔下,才能天机流荡,神意盎然。韩德春的绘画作品无论是构图、造型、色彩,还是风格都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韵味。他擅长花鸟画的创作,书法更是别具一格。韩德春不以书画家自许,他认为书画不过是其怡悦情志、修身养气的艺术方式,是其精神生活的一项内容或礼尚往来的一种习惯。之所以有了这种精神,他的书画作品才形成一种千变万化的形式和韵律之美。

画家韩德春,画如其人,画家的修养对作品品质的影响力是决定性的。修养到了画的质量气韵就有了。见到著名书画家韩德春先生画下的一件《荷塘清趣》,画面质感令人如遇清风。圆影覆华池,浮香绕曲岸,偶遇秋风早,残荷亦多趣。这是典型的文人画风,趣而不嬉,艳而不俗,中和之美如影相随!越看越有滋味,越品越觉内涵。这样的画绝非有“技法”既可以成之,除了精研的技法之外,更可贵于艺术家用自己的文人修养为画题注满精气神!修养到了画的层次也卓越也就有了,绝无匠气,尽是文人画的遂心应手,妙因心成!

文人修养的最大底蕴,尚不在画里,而是在书法里。所以古之有论,画为书之余,书法历练的好了,画的专业属性和文化品质也就会随之好了。所在赵子昂有诗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当代书画艺术有一个书与画渐不相干的流弊,画家不历练书法,书法家又不谙丹青,搞得本为一体的艺术成了两门偶类,这就削弱了书画文化的含金量。但是,你看韩德春先生妙作丹青的根本底气,就是把书法写得极有碑帖功夫,是一位以书入画的大手笔!

他的书法习成宽度是很大的,诸书皆成,博涉多优,样样书体都相当精通。隶书以汉家碑字为同骨,写得一波三折,左掠右挑,西汉隶的古风与东汉隶的雅秀融合在一起,更加丰姿多神。一手天质自然的行草作品,更是大著其名。把书法本为线条艺术的本质表达得无以复加,牵丝映带,提按使转,可以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杪,可以在一点之间殊衄挫于毫芒。以二王法帖为宗,以书谱所论为本,笔里有墨,墨里有笔,写下的杜甫诗句、李峤诗篇都显得不激不厉,伸缩得体,充满着文人书法的书卷气息。这是对晋韵宋意最有效的传承弘扬。

书画同源,贵在同修。韩德春先生以惟妙的书写性,用书法的笔意画花鸟作品,无论是画石榴柿子,还是画梅兰竹菊荷,都会有骨法用笔的精气神,以作应物象形,可以为万物传神,可以为天地张目。画里画外充满着东方审美的玄机要妙!铺陈紫藤带着草书的印象画活枝蔓,有龙蛇蜿蜒之形,有鸾凤徘徊之神,夺物象体貌,掠物象精神,形神兼备,尤贵于神!再施以精妙的书法功夫题一跋,书画同源的魅力突显于眼前,果然是金书锦画的高配。其书画装饰万家屏障自是蓬荜生辉。用来收藏当然贵于和璧隋珠。这就是他的书画作品藏量广、人们喜闻乐见的根本原因!

著名书画评论家史峰

2022年9月2日

在数字洪流冲刷一切手泽的时代,韩德春先生的书法作品像一座倔强的岛屿,以其特有的墨韵线条抵抗着时间的同质化侵蚀。先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再加上出口成章的诗词才华,让他的书法作品就拥有了文人修养的内核,写得遂心应手,充满让人赏心悦目的书卷气质。他的笔墨不是简单的黑白构成,而是一场持续的精神漫游,是宣纸上的哲学思考,是毛笔尖的情感震颤。当我们凝视那些似乎仍在呼吸的墨迹时,看到的不仅是一位书法家的技艺展示,更是一个现代灵魂在传统艺术形式中的自我救赎与突围。

刚柔相济续晋韵,牵丝映带写宋意。在数十年的书法磨砺中,能脱颖而出,让笔墨之作成为当代美学的和璧隋珠,韩德春先生的成功秘籍就是在传承古风流韵的过程中,还重视自我书法个性的表达塑造。他落笔成书,依心境写线条,执笔在手,意从心出,从来不作别家的书奴,也不作照旧作旧的书匠,而是会让自己的笔墨意境嵌入鲜明的笔墨标签,写得颇有韩氏风格。其书也,博涉多优,诸体兼善。1隶书得汉碑神髓,一波三折,左掠右挑,融西汉之古拙与东汉之雅秀于一炉。行草尤称绝妙,锋杪之间见起伏,毫芒之际显衄挫,深得二王法帖之三昧。尝见其书杜工部诗,不激不厉,伸缩得宜,1"笔里有墨,墨里有笔",书卷之气扑面而来,使人如对晋宋风流。

韩德春先生的书法具有强烈的"在场性"特征。观其作品,墨色浓淡变化间仿佛能听见毛笔与宣纸摩擦的细微声响,感受到手腕运力时的肌肉记忆。这种在场感不是表演性质的炫技,而是将书写过程本身转化为一种存在主义实践。古人作书,于联络处见章法;于洒落处见意境。而今韩德春先生执笔挥毫亦是如此,书写之时中锋行运,用笔力透纸背,用墨沉厚亮泽,线条所到之处,更是能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笔尽而意犹未尽!横折如劲弩之筋节撇捺似崩浪之雷奔,如此字势结体,真可谓皆是意态峻秀而不失于正大气象也!笔墨神完气足,书风可观复古,不掩性情,自俱骨气,威仪神采,一目了然!

韩德春先生的书法世界没有提供廉价的视觉快感,而是设置了需要智力与情感双重参与的审美谜题。他的笔墨既是对个人记忆的保存,也是对集体文化记忆的修复。在这个意义上,他的创作超越了艺术领域,成为文明传承的微观实践。那些游走于纸上的墨痕,最终都化为心迹一不仅记录着艺术家的内在风景,也为所有仍在寻找文化认同的现代人提供了一面镜子。当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被虚拟化、碎片化,韩德春先生坚持的书写或许正是对抗异化的一剂良方:在提按顿挫间重新体验时间的质感,在笔墨浓淡里再度发现自我的轮廓。

孙晓云

2025年06月01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景舍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