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清晨,降雨渐停,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河北乡的山坳里漫着轻纱似的薄雾。蜿蜒的山路上,河北乡供电所所长王统春和同事更藏杰乘车向着河北乡赛堂村的方向行进,车窗外,经幡在微风里轻轻摆动。“赛堂村的藏系羊养殖合作社昨晚打电话,说温控设备启动时总断电,咱们过去帮忙看看咋回事。”车上,王统春对更藏杰说道。
河北乡地处青藏高原东部,天然草场辽阔,特色养殖及畜产品加工产业发达,全乡有有12家规模化畜牧合作社,涵盖藏系羊、牦牛、白臀鹿特色养殖及畜产品加工,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产业基地。
“线路接头有点松动,重新加固下就稳妥了。”到达合作社后,王统春和更藏杰经过检查,确认是温控设备线路接头氧化松动导致的问题,很快完成了加固处理。“以前羊圈简陋,尤其冬天羊圈温度低,羔羊存活率不到65%。现在有了恒温装置,合作社每年能出栏近百只健康羔羊。”看着两人忙碌的身影,赛堂村藏系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才让东主感慨道:“供电所的师傅们随叫随到,这可靠的电力服务真是我们养殖业的‘定心丸’啊。”
巴布杰口中合作社养殖效率提升并非偶然,而是河北乡供电所全周期服务模式的生动体现。通过长期走访,河北乡供电所发现全乡畜牧养殖产业用电需求会随季节、养殖周期等因素大幅波动,且大多数养殖合作社存在“起步易、扩产难”的问题。为更好地服务养殖产业用电,河北乡供电所创新推出全周期服务模式,从养殖合作社初建阶段便组织员工上门服务,按照“一户一案”原则,根据用电类型、用电设备型号和功率等制订供电方案,还结合全乡产业规划为使用专用变压器的合作社测算未来3年的用电增长空间,帮忙预留好扩容通道,让客户实现一次规划、长期受益。该供电所还建立畜牧产业用电服务动态档案,详细记录合作社的养殖规模、用电设备参数及负荷特性,并实时更新需求变化。2024年以来,该供电所累计已为4家合作社调整了用电方案,帮助6家合作社完成了扩产升级。
离开赛堂村,王统春和更藏杰又乘车向大山深处的10千伏迈一路线路行进,该线路是上知迈村标准化牦牛养殖基地的主供线路。近期该区域有持续降雨天气,两人需要对10千伏迈一路线路进行特巡,当天是两人对该线路开展巡视的第二天。“21号电线杆杆基稳固,22号电线杆绝缘子完好。”王统春将巡检结果记录在本子上,他介绍,10千伏迈一路线路共有240多根电杆,均位于陡坡或峭壁,巡线需要翻越20多座海拔超过3000米的大山,完成全线巡检至少需要一周时间。
2024年,为推动畜牧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河北乡在上知迈村、格什格村等5个村子建立了标准化牦牛养殖基地。河北乡供电所将5个村标准化牦牛养殖基地涉及的供电线路划分成5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两名专职巡线员定期巡检线路,确保5个养殖基地主供线路运行平稳。与此同时,该供电所还邀请牧民担任线路观察员,构建“专业巡护+村民协助”的快速响应机制,进一步强化供电保障。自推行网格化线路巡检模式以来,上知迈村、格什格村、赛羊村等5个村子的供电可靠率达到99.9%。
除了护航养殖合作社用电外,河北乡供电所同步加强对畜产品加工合作社的用电保障。2023年7月,河北乡供电所营销专业人员通过智能营销系统监测到金科村优良种畜专业合作社电压有异常,随即上门了解情况。原来,该合作社新增了2台冷藏设备,原有线路负荷不够用。王统春立即将情况反馈给同德县供电公司。该公司当即决定为金科村1台公用变压器增容,将容量从50千伏安增至200千伏安。“增容后,我们新上的设备能满负荷运转,加工能力明显增强。”金科村优良种畜专业合作社老板才排化旦说。
??如今,在“全周期”服务保障下,2024年河北乡畜牧产业年产值较上一年增长40%,500余户农牧民实现每户年均增收2万元。(付艳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央视影音客户端
-
央视新闻客户端
-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