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 > 资讯 >

顺时应势,绘就蔚蓝新篇—论宋明远开创海洋画派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发布时间:2025-11-10 15:08|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7753

文:海洋画派

海洋画派宋明远作品《屹立》

在全球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与精神气度的关键指标。中宣部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文,高屋建瓴地指出“顺时应势、推陈出新”的核心要义,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本文以此为理论基点和观照视角,深入剖析著名艺术家宋明远先生开创中国海洋画派的时代必然性与历史贡献。宋明远先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艺术自信,响应时代呼唤,将中国画的笔触从传统的山水田园引向浩瀚的海洋,不仅完成了一次艺术题材的革命性拓展,更是在文化层面进行了一场深刻的“蓝色启蒙”。他的艺术实践,是“顺”建设海洋强国之“时”,“应”中华民族走向深蓝之“势”;是“推”传统笔墨程式之“陈”,“出”海洋美学体系之“新”。本文将从顺时代之大势、创题材之新局、铸美学之新语、彰文化之自信、育后继之新人五个维度,系统论证宋明远先生如何以其开创性的艺术实践,生动诠释并有力激发了全民族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蔚蓝篇章。

海洋画派海晓龙团队作品

一、时代呼唤与文化自觉的双重奏鸣

中宣部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文,深刻阐述了在新时代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极端重要性。这不仅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提供精神支撑的战略举措。文章中点出的“顺时应势、推陈出新”八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顺时应势”,要求文艺工作者必须具备宏阔的历史视野和敏锐的时代触觉,准确把握历史前进的逻辑与时代发展的潮流;“推陈出新”,则要求具备深厚的传统根基与无畏的创新勇气,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

在这一宏大的时代语境下,回望宋明远先生的艺术征程,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位真正“顺时应势、推陈出新”的艺术家典范。他的艺术抉择,并非一时兴起的标新立异,而是其深厚的岭南画派学养与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相互激荡的必然结果。当大多数中国画家仍在陆地的审美范式里深耕细作时,宋明远先生以其理论家的前瞻与艺术家的魄力,将目光投向了占据地球表面超70%、且与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的蓝色国土——海洋。这一转向,是一次彻底的“题材革命”,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转向”。它标志着中国画从“黄土文明”的单一叙事,开始向“蓝土文明”的多元叙事进行战略性拓展。宋明远先生的开创性工作,正是对“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这一时代命题最生动、最具体的艺术回应。

海洋画派邴锋作品

二、顺时代之大势:从“海洋强国”战略到“海洋画派”构建

“顺时应势”的首要之义,在于洞察并呼应国家与民族发展的宏大主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民族复兴的高度,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 这标志着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信心,经略海洋、走向深蓝。这是一个磅礴的“时代大势”。

宋明远先生的艺术创新,正是敏锐地捕捉并融入了这一历史性潮流。他的艺术创作,在时间轴上与“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与深化几乎同步共振。这绝非偶然,而是一位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艺术家的本能选择与文化自觉。他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审美取向与它的战略取向必须同频共振。当国家将目光投向海洋时,艺术不能缺席。中国美术不能只有“黄河颂”、“千里江山图”,还必须有“沧海颂”、“万里海疆卷”。

因此,宋明远先生开创海洋画派,其意义远超个人艺术风格的建立。他实际上是为“海洋强国”战略,构建了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视觉文化表达体系。他用手中的画笔,将宏大的国家战略,转化为可感、可知、可情的艺术意象。他描绘惊涛拍岸的壮阔,是在彰显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他刻画风平浪静的深邃,是在隐喻沉稳包容、厚德载物的东方智慧;他表现碧波万顷的航线,是在勾勒连接世界、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他的画作,是“海洋强国”战略在美学维度的先声与和鸣,通过艺术的感染力,将建设海洋强国的意识植入公众心中,提升了全民族的海洋观念和海权意识。这便是“顺时应势”在宋明远艺术实践中最具时代高度的体现。

海洋画派郑忠作品

三、创题材之新局:完成中国画从“陆地”到“海洋”的审美跨越

“推陈出新”的基础,在于对“陈”的深刻理解与尊重,其目标则在于“新”的勇敢开创与确立。中国绘画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以陆地文明为中心的“山水画史”。历代大师们创造了表现山川、河流、树木、屋舍的无比丰富的笔墨程式与美学体系。然而,对于海洋这一更为浩瀚的客体,传统绘画却长期处于“失语”或“语焉不详”的状态。除了一些程式化的“水图”或作为点景的江湖,海洋从未成为被主体性、系统性表现的对象。这是中国画题材上一个巨大的历史性空白。

宋明远先生的“推陈”,并非抛弃传统,而是以传统笔墨精神为根基,去挑战一个传统未曾深入开掘的领域。他的“出新”,则在于他毅然决然地填补了这一空白,开创了中国画的全新分支——海洋画。这是一次审美疆域的世纪开拓。

海洋画派陈明作品

1.从“点景”到“主体”的革命。 在宋明远之前,水在画中多为衬托。而他笔下的海洋,本身就是主角,是充满生命律动和精神性的独立存在。画面中,海天之间,气象万千,一切物象都服务于海洋主题的表达,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视角转换。

2.从“程式”到“创造”的突破。 传统水法,如勾水、染水,难以表现海洋的立体、澎湃与光影变幻。宋明远先生进行了大胆的技法创新。他创造性地运用泼墨、泼彩来表现海水的深邃与光影;以皴擦积墨来塑造波涛的体量与质感;以富有张力的线条来勾勒浪花的形态与动势。他将西画的透视光色观念与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相融合,形成了一套专属的、系统的海洋绘画语言体系。

3.从“荒芜”到“体系”的构建。 他不满足于零星的创作,而是以巨大的热情和理论自觉,系统地构建“中国海洋画派”的理论框架、创作方法和美学追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宋明远海水画谱》为中国海洋绘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团结、引领一批画家共同探索,使海洋绘画从一个个人探索,成长为一个有纲领、有队伍、有成果的艺术流派。

这一题材新局的开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范畴,为中国美术的百花园增添了一朵璀璨的“蓝色之花”,这是对民族绘画遗产最富建设性的“推陈出新”。

海洋画派应世坤作品

四、铸美学之新语:构建“海洋美学”的东方意象体系

创新创造活力的深层体现,在于能否形成一套独特的、具有标识性的美学话语体系。宋明远先生的贡献,不仅在于画了海洋,更在于他如何画,即他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了一种怎样的“海洋观”和“海洋美”。

西方的海洋绘画,自浪漫主义以来,常强调海洋的狂暴、神秘、危险与不可知,带有一种“人海对抗”的悲剧性崇高。而宋明远先生所构建的海洋美学,则深深植根于东方哲学,呈现出一种“人海和谐”的东方意境。

1.“海纳百川”的包容之美。 他的海洋,既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雄浑壮阔,更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博大包容。这种美,源于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象征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胸襟。

2.“上善若水”的智慧之美。 水,在道家哲学中至柔至刚,利万物而不争。宋明远先生通过描绘海水的万千形态,将这种水的哲学智慧视觉化。他的海,是力量的,也是智慧的;是运动的,也是永恒的。这超越了简单的风景描绘,进入了哲学思辨的层面。

3.“海上丝路”的和平之美。 他许多作品的主题,关联着古老而又崭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他笔下的航路,不是殖民与掠夺的通道,而是友谊与文明的桥梁。这赋予了其海洋画作以和平、合作、共赢的时代内涵,与西方海洋绘画中常见的征服与占有主题形成了鲜明对比。

通过这套独具东方神韵的美学新语,宋明远先生不仅为世界海洋艺术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在全球语境下,树立了中国文化的独特形象。他的画作,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价值、彰显文化自信的优美艺术载体。

海洋画派刘坤作品

五、彰文化之自信:在全球化语境中确立中国艺术的蓝色坐标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明在世界的传播与交流。宋明远先生的海洋画派,正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展现中国文化主体性与创造力的精彩案例。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艺术界对于中国画的认知,往往固化在山水、花鸟、文人画等传统意象上。宋明远先生以海洋这一人类共通的母题为切入点,进行中国式的表达,成功地实现了中国画与世界的对话。当国际观众面对他那既充满东方笔墨韵味,又展现全人类共同面对的海洋景观的画作时,他们会发现,中国画不仅是古老的、神秘的,更是现代的、开放的,是能够对当代全球性议题如海洋生态、海洋文明发出自己声音的。

他的艺术实践,有力地证明了:

1.中国画具有强大的现代转化能力。 古老的笔墨在面对全新的、甚至是非传统的题材时,依然能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中国文化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品格。 海洋画派的创立,本身就是中华文明从“黄河时代”迈向“海洋时代”在艺术上的缩影,表明中国文化有能力、有气度吸纳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并予以创造性的回应。

3.中国艺术家具备引领时代的创造活力。 宋明远先生不是跟随者,而是开创者。他开创一个画派的壮举,向世界展示了当代中国艺术家不再满足于咀嚼传统,而是勇于开宗立派、引领风气的文化自信与历史担当。

海洋画派林强作品

六、育后继之新人:激荡全民族文化创造的“蓝色活力”

中宣部发文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一个艺术流派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开创者个人的成就,更在于它能否形成“薪火相传”的格局,激发更多人的创作热情。宋明远先生深谙此理,他不仅是一位创作者,更是一位播种者与组织者。

他通过著书立说、举办展览、学术研讨、教学传授等多种方式,不遗余力地推广海洋画派的理念与实践。他吸引和培养了一批中青年画家投身于海洋绘画的创作中,形成了一个富有活力的创作群体。这个群体的存在,使得“海洋画”从一个人的探索,变成了一代人的事业,从一个艺术现象,沉淀为一个可持续的艺术流派。

这种“集群效应”,正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美术领域的一个微观缩影。它展示了当一种创新的理念与时代需求相契合时,所能产生的巨大感召力和凝聚力。宋明远先生以其人格魅力与学术号召力,成功地在美术界激荡起一股“蓝色活力”,为后续无数有志于创新的艺术家树立了榜样:只要有想法、有勇气、有毅力,就能在时代的画卷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

海洋画派郭文伟作品

七、蔚蓝新境的开拓者与时代精神的映照者

宋明远先生以其开创中国海洋画派的卓越实践,完美地诠释了“顺时应势、推陈出新”的时代要求。他顺的是建设海洋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大势”,应的是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元交融的“趋势”;他推的是中国画题材与表现语言的“旧陈”,出的是海洋美学体系与文化意象的“全新”。

他的历史贡献是多维度的:在题材上,他填补了中国画史的空白,开拓了审美新境;在美学上,他构建了独具东方神韵的海洋意象体系;在文化上,他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推动了中国艺术与世界的有益对话;在育人上,他激发了一个群体的创造活力,为后世留下了可资传承的艺术薪火。

宋明远先生的艺术生涯雄辩地证明,真正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源于对时代的深刻洞察、对传统的敬畏扬弃、对艺术的无限忠诚以及对家国的深沉热爱。他不仅是一位用画笔描绘海洋的画家,更是一位用思想引领航向的文化使者。在新时代的文化星空中,宋明远先生以其开创的蔚蓝新境,必将作为一颗璀璨的星辰,持续闪耀,激励着后来者不断砥砺前行,共同谱写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壮丽史诗。

海洋画派冯兆平作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王廖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