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化 > 资讯 >

以针药为刃 破中风康复难题 ——记兰溪邵小伟中医门诊部负责人 邵小伟

发布时间:2025-09-28 16:14|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网络 |  会员投稿|  阅读量:4054

 在兰溪这座温润古城,藏着一位以银针书写奇迹的医者。他以针为钥唤醒沉睡神经,以药为引疏通淤堵血管,凭近 40 年坚守,为无数中风家庭推开重生之门。他,就是邵小伟,一位从命运低谷走出,却始终为他人点亮希望的中医人。

  1967 年,邵小伟生于兰溪。3 岁时,小儿麻痹症击碎了他的童年,却让他埋下对医学的渴望。带着这份执念,他奋力考入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开启从医之路。

  从校园走出后,他先后在兰溪市中医院担任门诊部主任、中风康复科主任等职,如今是兰溪邵小伟中医门诊部的负责人,还身兼中国民族医药协会民间医药发展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中医药传承创新分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全科与养生分会委员,浙江省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清朝名医张山雷研究会理事等多个重要职务。从青涩学子到副主任中医师,每一步他都走得扎实而坚定。

  对中风患者而言,瘫痪的肢体、失语的痛苦,是拖垮家庭的枷锁。邵小伟深耕中风康复领域,翻遍古籍、钻研经典,尤其深耕清朝名医张山雷的《中风斠诠》,从传统智慧中汲取治疗精髓;同时又不拘泥于古法,结合现代医学理念守正创新,最终摸索出 “一根银针、一剂中药、一套科学康复方案” 的治疗体系。他独创的 “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中风 1 号 2 号方药”,更是像一把精准的钥匙,打开了数以万计患者的康复之门,让他成了患者口中的 “希望之光”。

  这份 “精准” 的背后,源于不为人知的付出。1988年到兰溪市中医院后,为了让课本里的理论真正落地,邵小伟几乎放弃所有业余时间,四处拜访名医。1990 年,医院设立中风康复科,不到 30 岁的他凭过硬技术扛起专科门诊的重担。

  学术路上,他从未止步。1996 年参加全国中风医疗中心培训,1997 到 2000 年加入浙江省中医急诊协作组研究中风、参与拟定中风 1 号 2 号方药,2000 年又远赴天津深造,还在兰溪卫校授课,培养出 300 多名中医学生。

  理论、实践、教学并行,为他的医术打下坚实根基。发表20多篇与中风相关的论文,刊登在省级、国家级专业杂志上。2005 年,他将 160 例中风偏瘫患者分成两组对照分析,撰写的论文《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偏瘫 80 例》刊登在《针灸临床杂志》上,成为当地中风康复治疗的 “教科书”。

  “针灸是唤醒神经的开关,中药是疏通血管的秘诀,康复训练是巩固疗效的基石。” 这是邵小伟常挂在嘴边的话。他坚持中风康复 “三早原则”——患者病情稳定 48 小时即介入,早针刺、早康复,打造 “针 - 药 - 康” 三位一体治疗体系。他还发明了 8 节 “家庭康复训练操”,简单易学,能针对性减轻八大后遗症,大大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被授予“中华名医”荣誉称号。

  2012年,为服务更多患者,邵小伟成立兰溪邵小伟中医院,在中风康复、颈腰腿治疗、三高调理领域走在兰溪前列。吸引福建、台州、上海乃至台湾的患者专程求医。

  除中风偏瘫外,邵小伟在小儿脑瘫、截瘫、面瘫、神经性头痛、风湿病、颈腰椎病治疗上也经验丰富。走进他的诊室,一面面锦旗挂满墙壁,每一面都见证着生命重生的故事,诉说着患者对他的感激。

  从医 40 多年,邵小伟收治4万多例中风患者,上门出诊3万多人次。足迹遍布兰溪街巷与周边省市山村。他还积极投身残联与志愿者组织,以自身经历鼓励残疾人士 “以残助残”,活出精彩。获评 “兰溪市十佳青年”“兰溪好人”荣誉。其事迹也被健康导报,香港鳳凰新闻,浙江日报潮新闻,金华卫视、兰溪电视台,以及《兰江导报》《金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但在邵小伟看来,所有的荣誉与关注都不及患者康复后舒展的笑容。

从被小儿麻痹症困扰的孩子,到治愈数万人中风患者的医者,邵小伟用 40 年坚守证明:不幸从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便能在风雨中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宽阔道路。而他指尖流转的银针,不仅刺通患者经络,更映照着一位医者最纯粹的初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魏无忌

热词: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